現狀分析:
人員結構:目前財務、業務、文員120人,倉庫負責收發貨的人員有24人。
經營渠道:商超、兩油、傳統、TT、終端、批發、特渠、電商、零售業務新板塊;
主倉 + 4個區域倉:總面積約10000平米,主倉:3000平米立體倉,電商倉:2500平米,涼亭倉:1500平米,官渡倉:2000平米,匯達豐:2000平米
解決方案:
一、營銷系統:B2B + 外勤 + 阿里零售通平臺 + OMS
庫存“一盤貨”管理,實時協同,營銷在線化、移動化,不同渠道的價格管理體系有效的管控市場,OMS對訂單進行集中有效管控
二、物流系統:WMS + TMS
導入庫存組織管理概念,取消部門倉,實現貨物統一管理且庫存架構清晰;
針對不同銷售場景、不同客戶設置要貨批次要求,作業流程標準化。倉庫嚴格按系統指令作業
智能調度和GPS對接,使物流配送高效運轉,司機自動計算績效
三、財務系統:用友暢捷通深度對接
與用友API全面對接,實現基礎數據和單據流無縫協同
四、決策分析:BI(大數據分析)
整合各部門數據,整體分析問題:
提供全局視圖,讓決策者可以更加全面地看待問題,降低決策失誤風
提高決策質量,深入分析問題:
將數據轉換為知識進而輔助決策,使決策更加迅速準確,能夠給企業注入新的革命性的管理思想。使管理者能在質疑中不斷以創新來獲得差異化競爭優勢
數據挖掘預測,長遠分析問題:
預測功能使企業看問題更長遠,決策更具前瞻性。對積累的大數據進行持續挖掘,得出數據間的潛在規律或趨勢
上線效果:
一、訂單自動化,業務訂單、零售通訂單自動接入WMS,業務內勤工作量大量減少,訂單員崗位被優化
二、銷售組織庫存管理清晰,不用再針對一個銷售部門設立一個區域,盤點工作量大大減少,庫容利用率顯著提升
三、流程管理精細化、嚴謹化,不再出現類似先拿貨后補單等管理漏洞,各部門各崗位操作環環相扣
四、倉管、司機全員績效管物流費用線上化標準化